突尼西亞記遊(一)  2019年3月

轉自團員--賈先生分享

前言:
突尼西亞面積約16.3萬平方公里,約為台灣的4.5倍大,人口約1千1百萬,只有台灣的0.48倍而已,土地有40%是沙哈拉沙漠,海岸線長約1148公里,是非洲最小的國家,位於地中海南端,非洲北端。

對絕大多數台灣人而言,突尼西亞是個陌生的國度,有團員的家屬問突尼西亞在哪裡?她想了半天,回答大概在東歐附近吧!也有人認為既然在非洲,非洲又是傳說中的黑暗大陸,他們應該還保有一定數量的原住民,手拿弓箭和長矛在打獵, 表演戰士舞給觀光客看,再不然去相對落後的非洲國度,是否要先打預防針?總總謬誤的想法,已經不是用可笑來形容。

歷史:
在2010年茉莉花革命前,突尼西亞不論在經濟發展、金融領域、通訊技術和生活品質,都是名列非洲第一名。

時間大約可追朔到一萬多年前,柏柏人是突尼西亞最早的原住民之一,過著狩獵與游牧的生活。大約2800多年前,一支由腓尼基泰爾王國公主狄多(現今黎巴嫩南部泰爾港)為逃避國王的追殺,率領跟隨的族人漂流來到北非,公主和當時的柏柏國王拉巴斯要求一塊地作為他們暫時居住地,拉巴斯國王只肯給他們一塊牛皮大小的地方住,意思是拒絕,聰明的公主狄多將牛皮浸在水裡膨脹後,再剪成細絲圈出一大塊地來;站在這塊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蹟,聽當地導遊娓娓道出這段歷史典故趣事,不禁讓人對公主的睿智欽佩萬分,如果換成男人來處理,大概只有先是怒目相對,然後拳頭相向一途,也不會有日後迦太基帝國的誕生。

腓尼基人選擇面海地方建立迦太基城(腓尼基語是新的城市),腓尼基人和當地柏柏人融合,以後統稱為迦太基人,早年的腓尼基人憑藉著優越的航海技術,以及善於經商的頭腦,來往於地中海,累積龐大財富後,逐漸建立起迦太基帝國, 當時迦太基帝國版圖涵蓋北非沿岸、西班牙中部、科西嘉島、西西里島、薩丁尼亞島與馬爾他等地。版圖的擴充難免和鄰居起衝突,先是和希臘,後來又和羅馬, 最後迦太基毀於羅馬帝國,迦太基遺址也被聯合國列為文化遺產;涼風由海面上吹來,春天斷垣殘壁內不知名的小黃花正盛開著,自有人類歷史以來,總是不斷彼此自相殺戮,帝國如今今何在?只留廢壘依舊笑春風。人類才是地球上最殘忍最危險的動物。

布匿戰爭: 
2237年前(西元前218年),軍事天才漢尼拔將軍帶領步兵和騎兵6萬人,以及37頭大象,用33天時間翻越西班牙庇里牛斯山和歐洲天險阿爾卑斯山脈,從義大利北邊長趨直入,南來北往,打得羅馬軍隊潰不成軍,節節敗退,甚至於包圍羅馬城,下圖藍色是迦太基國,紅色是義大利,深紅色是希臘,白色箭頭是漢尼拔將軍遠征路線圖。當時迦太基版圖還大於義大利。

可惜當時沒有攻城的重機械裝備,只能圍城,而羅馬人採取圍魏救趙的戰略,渡海攻打迦太基城,逼使漢尼拔回防救迦太基城,後為羅馬人所敗,漢尼拔遠避他鄉,羅馬人不斷通緝他,最後只能服毒自盡,了結一生。
讀書時代唸歷史,一直以為漢尼拔是西班牙人,來到這裡才知道這種錯誤認知,荒唐而可笑,古人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,秀才飽讀詩書,坐在家裡胡思亂想只是書呆子而已,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真是千古名言。
奇特的是在突尼西亞看不到漢尼拔的雕像、圖畫或紀念堂,可能羅馬人佔領迦太基後,為了掩飾這段不光彩挫敗的歷史,不准迦太基人紀念這位偉大的軍事家英雄,倒是羅浮宮旁的杜勒麗公園有一座漢尼拔英武廷拔的雕像。

-----

古羅馬人最喜歡的三項活動:1.競技場格鬥,2.露天劇場看表演,3.浴場泡湯;羅馬人四處征戰,所到之處均留下這三樣不可缺的建築,統治迦太基期間自不例外。

突尼西亞最有名的競技場叫做伊爾傑姆(El Djem),建於西元238年,這是全世界三大競技場之一(可容納3.5萬名觀眾),僅次於羅馬的Colosseum(可容納5萬名觀眾)及義大利南部卡布亞(Capua)。羅馬競技場雖然號稱全世界最大,但是殘破不已,頂層更是有一大片經過水泥修補,卡布亞更是殘破不堪,不如伊爾傑姆來得完整些。 

17世紀期間如果不是有部分石頭被拆去建開羅安(Kairouan)大清真寺,它將保存更為完整,雖然如此,它仍是全世界保存最好及最美最壯觀的競技場,曾獲奧斯卡金像獎影片──神鬼戰士,就在這裡取景;台灣的五月天也曾在這裡拍攝取景。1979年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。

古羅馬帝國會選擇在此建義大利境外最大的競技場,有其戰略上的考量,當時的迦太基帝國是地中海南端最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,建超大競技場除了展示羅馬帝國強大國力外,並有威嚇鄰近地區王國不得生二心,只能臣服於羅馬帝國,就像大清帝國的紫禁城,外國使節走過一層一層看到一層又一層華麗的宮殿,還沒見到清朝皇帝,內心已矮了半截,如同埃及法老王拉米西斯二世建宏偉阿布辛貝神殿,目的向南邊努比亞宣示國威一樣,而迦太基又能作為古羅馬的穀倉,所有物資源源不絕供應羅馬,可見迦太基的重要性。